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邮编:230000
  • 电话:13355654360
  •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百帮创业园北楼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来源:开云网页版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05-12 21:50:07

  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保持增长,效益稳步改善,投资持续快速,行业整体发展形态趋势良好。一、生产增长较快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5个和1.8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基本的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7956万台,同比增长7.5%;集成电路产量1095亿块,同比增长6.0%;智能手机产量2.74亿台,同比下降1.1%。二、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货值同比增长7.1%,较1-2月提高1.2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出货值同比增长8.6%。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3335万台,同比增长3.2%;出口电视机2356万台,同比增长4.1%;出口集成电路761亿个,同比增长22%。三、效益稳步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经营成本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总利润1027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7%,较1-2月提高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四、投资保持快速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较1-2月提高0.9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低1.5个百分点,比同期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4个百分点。五、区域营收略有分化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6911亿元,同比增长12.9%;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170亿元,同比增长11.1%;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4586亿元,同比下降1.3%;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3%。(注:1.文中统计数据除注明外,其余均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或据此测算。2.文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同一口径。)

  近年来,山东省属国资国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将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做好服务指导,推动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产业结构。2024年山东省属企业战新产业营收占比、投资占比分别达18.9%、23.1%,比上年提升3.2、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地方国资平均水平2个和1.4个百分点。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战新产业技术源头问题,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快培育科技型创新主体,2025年1月山东重工等5家企业获批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占山东省近1/4。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8家,省属企业创新活力和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三是产业能级不断跃升。指导山东省属企业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加力布局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其中,山东铁投推动国内首个新一代高性能智算集群落地,浪潮集团硬科技持续突破,山东重工抢先布局发展智能驾驶、智慧农业、智慧施工、智慧物流等前沿领域。下一步,山东省国资委将接续发力,聚焦“三个到位”,推动战新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特事特办、政策支持到位。围绕资源投入、资源整合、科技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考核评价、激励引导、责任豁免等8个方面,大胆探索,力求顶格,研究形成推动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创造有利于战新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项目牵引、资金投入到位。将战新产业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建立战新和未来产业项目库。截至目前,山东省属企业战新产业实施类项目共计579个,拟投资总额3160亿元,战新产业储备类项目共计38个,拟投资总额152亿元;未来产业项目共计14个,拟投资总额83亿元。山东省国资委将加大协调支持力度,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创新考核、指导推动到位。突出产业引领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营收占比等4项考核指标,不断扩大考核权重,并将战新产业培育发展状况列入山东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特殊事项清单,实事求是剔除当期亏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各企业加大前端投资培育力度,加快后端效益转化力度,将战新产业打造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极,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山东省属国有资本不断向战新产业集中。

  2025年5月8日,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紧固件(五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紧固件之都河北邯郸永年召开,标志着中国紧固件行业在技术创新与交流合作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大会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主办,国智科技(河北)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筹备历时半年,旨在为紧固件行业搭建一个优质交流平台,汇聚行业智慧,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诸多行业领导及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大会上,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李伟言宣读了成立批复文件,随后举行了隆重的铭牌和证书颁发仪式,明确了专委会领导成员任职。新当选会长张上岭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专委会将致力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多方面工作,助力紧固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地方领导也表达了对专委会成立的祝贺,并承诺将全力支持其工作。此次成立大会的召开,为紧固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开启了行业合作与创新的新篇章。

  5月11日,央视新闻对新能源汽车中流行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进行了盘点。这些把手设计多样,包括按压、触控、感应等,主要分为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两种。杠杆式通过物理杠杆原理实现,而电控弹出式则依靠电力系统控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章弘指出,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不仅增强了汽车的科技感和美观性,还能优化风阻和续航功能。然而,隐藏式车门把手也存在问题,如低温时可能被冻住无法开门,以及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可能导致断电,使电动式门把手失效,增加救援和逃生难度。专家还提到,这类设计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困难、失效和夹手等风险。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以规范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标准。

  温州泵阀产业面临关键技术“卡脖子”与供应链安全挑战,加速推进“以国代进、以国代美”国产化替代进程迫在眉睫。为破解产业瓶颈、培育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助力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8日,在温州市经信局统筹推动下,温州市泵阀工业协会一行应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陈希章邀请,赴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开展产学研交流活动,通过技术研讨与实地对接,共谋国产化转型新路径。温州市泵阀工业协常务副会长单位浙江有氟密阀门有限公司朱炜健、保一集团有限公司张晓忠、维都利阀门有限公司夏崇茅、方正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伦龄、副会长单位浙江联大锻压有限公司余鸣亮、浙江挺宇流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胡跃涛、理事单位爱诺执行器有限公司朱文华、秘书长李丕歌参与本次活动。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陈希章、温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耿燕飞、温州市经信局产业处刘焜博士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活动伊始,陈希章教授对协会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了机电工程学院的科研布局与团队研究方向。他重点展示了学院在金属材料3D打印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结合国内外泵阀行业应用案例,陈希章教授阐释了前沿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实践价值,强调学院始终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期待通过校企协同攻关,为温州泵阀产业注入“智造”活力。温州市经信局产业处刘焜博士提出,产学研合作需立足实际需求,既要瞄准高端技术突破,也要注重成果转化效率。他建议以示范性项目为抓手,推动泵阀产业“内生裂变”,培育新质生产力。随后,在陈希章教授的引导下,协会一行深入参观金属材料3D打印实验室和智能制造实验中心。实验室中陈列的精密零部件、功能梯度材料样品及全流程数字化制造平台,直观展现了学院在材料加工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研实力。协会一行对3D打印技术的高效性与定制化优势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在观摩时,纷纷询问技术细节与产业化可行性。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企业代表踊跃发言,直击行业痛点:挺宇集团胡跃涛提出阀门喷漆环节面临工人短缺与环保压力,希望借助学院智能装备技术开发非标产品自动化解决方案;维都利阀门夏崇茅提出温大机电工程学院目前所研究的转盘式辅助断屑车刀、激光标刻MES系统定制等可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生产难题;保一集团张晓忠强调,校企合作亟需兼具技术理解与行业经验的“中间代理人”,以高效衔接研发端与产业端,避免技术与需求脱节。针对企业诉求,陈希章团队逐一回应。学院专家表示,激光表面处理、缺陷智能识别等技术已具备产业化基础,未来可通过联合实验室、人才共育等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针对喷漆自动化难题,团队提出可基于视觉识别系统开发定制化算法;针对材料修复需求,则建议引入激光熔覆技术实现加工缺陷在线修复。此外,学院计划推进“订单式”研究生培养,通过校企双导师制与实习基地建设,输送兼具理论与实操能力的技术人才。此次交流活动为泵阀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依托学院技术优势,在材料研发、智能装备、标准制定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活动尾声,双方就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申报省级重点攻关项目等达成初步意向。陈希章教授总结称,学院将坚持“问题导向、应用为先”的科研理念,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温州泵阀产业迈向千亿级规模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温州泵阀产业有望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抢占先机,为“千年商港”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4月27-28日,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轴承行业产学研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成功举办。来自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30家单位的50余位专家代表齐聚西安,围绕轴承行业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刘桥方副秘书长主持。会议伊始,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军教授对与会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洪教授指出,当前我国轴承行业正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亟需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材料、设计和制造技术瓶颈。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协同企业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大会包含问卷调查、讨论发言、委员聘任、现场参观等环节。重点实验室闫柯教授汇报了轴承行业产学研发展问卷调查情况。闫教授详细阐述了调研问卷的设计背景、核心内容及总体调研情况,重点突出了轴承领域的“行业痛点”和“技术需求”,分析了现有技术不足的具体表现。在自由发言讨论环节,来自人本、天马、洛轴、瓦轴、轴研所、轴研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30余位总工程师以及河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知名学者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典型产品难题等积极建言献策,内容涵盖高性能轴承材料、智能检测技术、绿色制造工艺等前沿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轴承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部件,其技术突破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讨论期间,企业与高校专家深入探讨了超精密加工、数字化仿真、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实验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技术需求。周宇理事长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特别指出会上提出的技术创新思路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其次,周理事长深入分析了当前轴承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要把握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方发展趋势,并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呼吁全行业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中国轴承产业迈向高端。随后,大会隆重举行了专家委员聘任仪式。周宇理事长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32位权威专家颁发聘书,正式聘任他们担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轴承产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此次聘任标志着轴承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迈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为构建高水平行业智库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研讨交流后,与会学者与产业嘉宾前往参观“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万少可副教授向产业代表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设备技术及取得的前沿成果。与会嘉宾对西安交通大学在轴承领域的科研实力及做出的突破给与了高度肯定,并对实验室未来的平台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公开征集对《电线电缆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电线电缆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见附件1),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25日。如对拟立项标准项目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填写《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见附件2)并反馈至我司,电子邮件发送至邮件主题注明: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公示反馈)。联系电线.《电线电缆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征求意见稿)2.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5年4月25日

  国有企业是辽宁振兴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决战决胜之年,辽宁国企如何扛起振兴“龙头”重任,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在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中发挥出突击队、攻坚队的作用?近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振兴新突破、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发布会上,辽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发布了辽宁省国资国企打好打赢决胜之战的重要部署、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对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做了详细介绍。开年以来,辽宁国资国企统筹推进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促合作,一季度,省属企业营收规模稳步增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1%,实现首季“开门红”。发布会上,辽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辽宁国资国企将锚定主要运行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稳增长,狠抓项目建设,实施精益化管理,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确保辽宁省属企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提档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固投项目105个,计划投资370亿元。加快推动内蒙古锡林郭勒二号矿项目、风电光伏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推动京哈改扩建、本桓、凌绥、台黑4条高速公路提前竣工通车。同时,做大项目建设“蓄水池”,谋划储备一批具有较大成长潜力、预期收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常态化监测分析省属企业营收结构、债务结构等情况,开展带息负债结构优化、应收账款清收、“两非”“两资”剥离处置等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持续深化亏损企业治理。深入实施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3年行动,健全对口包保推进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重点企业扭亏。对连续三年未实现扭亏的企业,及时进行剥离处置,进一步夯实稳增长基础。持续强化违规治理。持续推进经营管理18个方面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违纪违规的要严肃追究问责,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全级次穿透式监管,对高负债企业强化负债规模和负债率双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方面,坚持以改革方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扎实推进“一企一策”改革。全面落实辽宁省属企业“1+3+2+N”一企一策改革发展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组后企业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加快推进股权划转、工商变更等重组后续工作,同步推进组织、业务、人员、文化的“整合、融合、化合”,线。全省“一盘棋”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着力调整存量结构,推进辽宁省、市、县国有企业间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在全省区域内优化配置资源。着力优化增量投向,加快构建“辽宁国资基金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培育壮大清洁能源、磷虾科技、无机非金属材料、低空经济动力电池、防爆电机等战新业务。推动数智技术集团、先进装备制造等公司实质性运营。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动真碰硬深化“三能”机制改革攻坚,确保年底前高质量完成9大攻坚战、27项重点任务和55项具体指标,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和取得实效,全面实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推动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成员试点企业建立市场化薪酬制度,符合条件的企业规范实施中长期激励。科技创新是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据介绍,辽宁国资国企将坚持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一体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不断的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三维创新”顶层设计。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卡点、堵点、难点,加大攻关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取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近期要对省属企业“三维创新”开展“揭榜挂帅”,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壮大对冲传统产业下行影响。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科技创新联合体和重大创新平台,加大多元化研发投入,推进功能材料、新型储能、新一代动力电池、南极磷虾科技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分享机制,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促进科技和产业“双螺旋”提升。完善场景驱动“揭榜挂帅”机制。组织辽宁省属企业发布科技创新应用场景,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双向揭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推动央企与地方国企共建“场景实验室”,开放供应链资源,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打通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辽宁国资“拥抱AI”专项行动。加快构建辽宁国资云,打造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区域算力一体化网络平台。推动首批11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形成商业闭环。聚焦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领域,深度挖掘并定期公布辽宁省属企业转型升级和国资监管的应用场景。在深化央地合作方面,辽宁国资国企将多领域多维度创新央地合作模式,谋划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和政策要素供给,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央地合作走深走实。在“落”上出实招,以重大项目助力全面振兴。建好用好“央企之家”和央地合作项目服务保障平台,动态更新“两库一清单”,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关键问题,推动存量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及达产稳产。重点推动285个总投资1.56万亿元的省级央地合作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动营口海上风电、中能建沈阳绿色燃料基地、招商局大连太平湾风电母港产业园及海上风电等项目落地开工。在“链”上求合作,以产业对接促进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共链工程,加快推进央地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建设,发挥央企产业链链长地位优势,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链上会”、技术攻关“链上跑”、资源共享“链上通”,形成产业的“链式”反应,提升本地配套率。在“谋”上下功夫,以市场化方式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发挥央地合作驻京工作组桥梁纽带作用,联合产业投资公司、投资基金、金融机构等投资机构,统筹筛选优质谋划项目,建立市场化对接撮合机制。拓展巩固辽宁振兴发展基金成效,充分的发挥基金资源和资本作用,聚焦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投促引助力产业落地,助力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5月6日,东莞市紧固件行业协会会长刘远平、秘书长郭成辉等领导走访会员单位深圳全升昌实业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加强协会与会员联系,推动行业协同发展。深圳全升昌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宝安区,2017年成立,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金属表面处理,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及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于3C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及光伏行业等,凭借先进技术与丰富经验,树立良好口碑。走访中,全升昌实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情况。协会领导听取后,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考察,与一线员工交流,肯定了公司在技术创新与质量把控方面取得的成绩。双方围绕紧固件行业市场形势、技术发展趋势及发展问题挑战展开深入探讨。协会领导表示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为会员单位提供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技术支持平台,助力企业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此次走访增强了协会与会员单位间的沟通信任,为协会更好服务会员、推动行业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协会将持续开展会员走访活动,关注会员需求,促进会员单位合作共赢,助力东莞市紧固件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2025年4月27日,阳江市紧固件行业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在理事长苏文章主持下隆重召开。会长、副会长、理事及企业代表悉数到场,共同回顾过去半年工作成果,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并部署2025年工作规划。会上,秘书长高晓卫强调协会紧密围绕宗旨与年初工作计划,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上下游企业联系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常务副会长兼财务长张运江详细汇报2024年9月-2025年3月协会财务状况,表示通过加强收支管理和优化费用结构,协会财务稳健运行,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会长陈升山展望2025年,称将围绕为会员企业服务、提升协会影响力、践行社会责任三大核心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对外合作、推进公益事业等举措,增强会员凝聚力,提升协会引领地位。会议发布2025阳江紧固件协会海外参访团计划,旨在助力会员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阳江紧固件产品走向世界。针对会员企业融资难题,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阳东支行为公司可以提供多样化融资产品和服务,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技术设备、拓展市场渠道。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江中心支公司强调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并部署2025年安全工作,强化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为行业稳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协会创始会长严刚与执行会长严光明站在行业发展的策略高度,作出工作部署指示,为协会工作有序推进指明路径。此次理事会的召开为协会发展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协会将带领会员企业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开创阳江市紧固件行业协会发展新局面。